体力 |
|
精华 |
|
主题 |
|
日志 |
|
记录 |
|
相册 |
|
在线时间 |
小时 |
最后登录 |
1969-12-31 |
|
马上加入华人小孩吧,为您和您的孩子结交更多好友、享用更多功能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您好~~点击这里注册
x
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,当时正好醒着。桌子大概摇晃了10几秒,头几秒不知所措,一头茫然,然后才想起来还是躲到桌子底下吧。桌子虽然摇晃,但还不是很剧烈。当时的第一反应是:是不是美加边境的大地震?或者是San Andreas大地震?当时更倾向于前者,觉得只有美加边境的大地震才会在“遥远的”加州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感。大概等了10来分钟后,才在USGS的网站上看到信息,居然就在附近的Napa,幸好震级比较小。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了几个星期,现在提供一些这个地震及其相关的一些信息。
首先,这个地震震级6.0,发生在Napa以南大概8公里处,震源深度只有11公里。Napa downtown大概70栋建筑严重损坏,已经不能居住。地震引起Napa油气管道破裂,产生大火。一共有大概250人受伤,其中五分之四居住在Napa及其附近地区。该地震在Napa至San Francisco广大地区都有震感(参考自:http://seismo.berkeley.edu/blog/ ... s-went-towards-napa):
该地震滑动断层并非加州的主要断层带,事实上,是地震学家们尚未了解、没有很多研究的一个小断层。加州最著名的大断层是San Andreas,1906年San Francisco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断层上。San Francisco大地震后,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的研究,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分水岭。从此开创了现代地震学的新时代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稍微主要的断层,例如Hayward fault, Calaveras fault, Greenville fault等等。和美加西部Cascadia一样,加州的San Andreas也处于一个地震周期的末期,在未来几十到上百年内,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新的大地震。
Napa地震后,BSL(加州大学Berkeley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)的地震预警系统在Berkeley提供了几秒到10几秒的预警。Napa因为距离震中太近,没有收到预警。因为经费的不足,一些地震仪器还比较陈旧。如果更新部分陈旧的仪器,那么Napa大概可以得到1-3秒的预警。虽然短短几秒的预警,人恐怕不能做出有效的急救措施,但是一些机器可以自动关闭,例如一些燃气管道,地铁等等(或许就可以避免这次地震引起的大火)。Berkeley的地震学家也希望这次地震能够引起社会的注意,加大对地震研究的投入(更多阅读:http://newscenter.berkeley.edu/2 ... ning-system-is-now/)。
对于地震,我们最关心的恐怕是地震烈度(衡量地震震感、破坏强度的一个尺度)。地震烈度主要和如下四个因素有关(烈度越大,破坏越强):
1、建筑物的抗震强度。一般整体结构抗震性好,那些板房、砖瓦结构不利于抗震。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,地震后,国内很多房子都是夷为平地,或者只是外壳完整,但是楼层完全垮塌(汶川地震很多这样的例子)。相反,日本地震后,也倒塌很多房子,但是不少房子是整体倒塌,里面的结构并没有破坏,这样人在里面生存的机会就增加很多。
2、地基情况。建筑在基岩上的房子抗震性要远远好于建筑在松散沉积物上的房子。地震波会导致沉积泥土弱化,部分情况会出现泥水涌出地面。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桥梁需要挖很深的地基,一直挖到基岩。
3、地震震级。这个比较好理解。地震越大,地震烈度(破坏性)也越大。
4、地震方位。需要指出的是,地震烈度还和地震滑动的方向和方位有着很密切的关系。一般来说,平行于地震滑动的方向,地震破坏性大于其垂直方向。此外,断层的上盘的滑动远远大于下盘的滑动。这么解释:一些断层不是竖直的,而是和地表面有一定的夹角。这样,和断层面成锐角的这一侧(上盘)破坏性远远大于和断层面成钝角的另一侧(下盘)。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龙门山断层(汶川地震滑动的断层)朝西部倾斜,于是破坏主要发生在断层的西侧。都是在震中,龙门山断层西侧的房子大都已经夷为平地,但是东侧的很多房子却安然无恙。一些东侧的居民于是地震后跑到西侧大发不义之财。当然,这些是不会被报道的。一位妈妈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女儿,家里电脑、财物被洗劫一空,仅存的一张女儿照片是发表在网上的一个帖子。
如果想了解当地地震信息,一般政府都会有相应的机构提供地震相关信息和服务,请查询当地政府网站。如果想大体了解世界各地的地震信息,可以参考USGS:
http://earthquake.usgs.gov/
USGS提供最及时的地震信息,当然这些信息科学性比较强,科普性可能不够。
这些小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|
|